新竹國賓大飯店暨新光三越百貨綜合大樓 (作品介紹)
來源【2001/10NO.73期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
緣起:
本案業主國賓大飯店基於業務拓展及繁榮地方,服務鄉之初衷,亟思於基地興建一座五星級的國際觀光飯店及百貨商場。期提供高水準的住宿、餐飲及購物等空間設施及服務,以充實新竹這一人文學術及科技產業重鎮之生活機能。
基本構想:
本案在企劃上是低層商場,高層旅館之父和用途大樓。因此如何解決因立體重疊所致的複雜動線,不同大小空間模矩,各種獨立的設備系統之機房配置以及巨大量體之結構系統等的整合問題,實為設計之重點,本案擬以如下之構想做為設計整合之依據。
-
在都市方面:除積極建立新地標外,並退縮開放空間加以植栽、綠化,認養人行道,設置公共藝術等美化周圍環境,期帶動基地鄰近之都市更新。
-
在交通方面:考慮使面前道路之影響降至最小,將旅館大巴士停泊入口設計於側面巷道並退縮廣場空地,小汽車停車入口設於背面巷道。
-
在旅館方面:所有客房都有均等的良好視野,同時要在都市型旅館中,提供旅客一個印象深刻的中庭空間-高大寬敞、明亮、內外一體,透明穿梭的電梯。
-
在商場方面:要考慮賣場空間的分割彈性,易於集客及流暢的人潮動線。
-
在結構方面:除合理、安全外,須特別考慮地震力的吸收、風力搖晃的控制。
-
在設備方面:商場與飯店各設備系統要獨立區分,並易於管理維護。
-
在安全及防災方面:在空間規劃上,以明快的使用區分、單純的平面架構,明顯的避難動線為原則,特別於中庭大廳,考慮較先進之撒水設備及偵煙感知及排煙控制系統。
空間計劃:
本案為地下四層,地上二十四層之綜合商業大樓,地下二層至四層為停車場、機械室及後勤服務空間,地下一層至地上八層為百貨商場,地上九層至十三層為餐飲、休閒及商務服務空間,十四層以上至二十四層為客房空間。
配置上於地面層飯店及商場各有獨立之進出口及一共同進出口。中低層部百貨商場採矩形平面,四周配置服務及垂直核,中間設置電扶梯以求人潮迴流的購物動線及單純明快的避難動線以及對應使用變更之彈性。十、十一兩層做為室內游泳池及大宴會廳等大尺度空間之安置集結構之轉換。而各於其上部之高層區域求取一空中花園及挑空中庭。十二層為飯店主要服務大廳及動線轉換之樓層,住房客人於此轉乘三部透明電梯,可一路瀏覽挑空中庭而抵各客房樓層。客房層分別以ㄇ型及口型之單邊走廊圍繞挑空中庭,除形塑出中庭並兼取客房之均等視野,同時也以易明及愉悅之動線,來減輕房客對陌生環境的心理不適應。
中庭設計:
挑空中庭為本案設計構想之重點,為避免一般封閉及幽暗的感覺,除頂部開設天窗外,並於西側面向空中戶外庭園開出七層樓高的大面開口(25米×20.6米),一方面使立體化的旅館中庭大廳仍享有地面層的庭園感覺,同時由中庭亦可遠眺新竹市景,並且於夜間由此大開口透出的中庭亮光,從新竹市區可清楚辨識,加強本大樓的地標性效果。
中庭西側之大開口部係採四點固定結構玻璃帷幕牆系統以增加其透明性。此帷幕牆系統在上部退縮一個跨距的深度而形成虛實陰影呈現的外貌,以強化巨大的挑高空間之三度元的空間尺度感。此手法可避免白晝時天光反射陰影與眩光以利內部眺望遠處風景並降低西側帷幕牆之日射熱負荷。
中庭內部,四周以客房走廊呈ㄇ型及口型圍繞,走廊朝中庭開口,樓層越低開口越大,並以煙感捲門做防火區劃。面向中庭設置三部透明觀光電梯,以加深旅客之空間體驗。
外觀設計:
基本構想為嘗試以傳統古典語彙結合現代科技及構法,以並呈及交織之手法來表現,新竹市古城與科技城之地域特色。龐大的量體輔以細緻而豐富的表情構組成一新的地標。低層部商場機能上較少開口,而高層客房部反而要較大之開口乃試以垂直飾條為統一各層之複雜機能之元素以避免低層無開口之冷漠表情,同時兼收各段之豐富表情。在材料方面以厚實、傳統之石材及山形面磚交織對比輕盈、現代之玻璃帷幕。
結構設計:
本案地下層為RC及SRC構造地上層為S造支柱樑框架韌性結構,為減少十二層及十八層ㄇ字型平面的結構偏心量而於其上六層設計成口字型平面,以求一安定之結構系統。同時於屋頂設置桁架來懸吊支撐ㄇ型缺口上部各層之客房荷重,以取中庭大開口為無柱之透明空間及其下大宴會廳之大空間。
本案結構鋼材採用SN鋼材為國內首例。結構系統中亦率先採用先進的極軟鋼耐震壁,利用其低降伏點及塑性範圍大之特性,早期吸收地震能量。
以現代科技材料表現傳統古典造型語彙之入口雨庇,其屋架採鋼構懸吊支撐,屋面則以點固定之結構玻璃鋪蓋,因其透明效果,讓自道路退縮之人行開放空間更具開放及連續感。
以透明之鋁柵條來表現渾厚的入口造型,除平衡視覺的比例外,亦可防止東北季風造成之大樓風的影響。
利用PC版之可塑性,創造出多樣變化的凹凸陰影,使弧型牆面的表情,更顯豐富與細緻。同時亦考慮為不同高度位置的夜間照明燈具做巧妙安排,整合為牆面上的造型元素。
垂直飾條為主要造型語彙,由低層連貫至高層,用以統一協調各層不同機能用途之開窗形式。低層部的飾條表現以不同粗細及表面飾材(面磚及石材)相間交織,避免巨大外牆無開口之平滑、單調。
輕盈之玻璃帷幕牆與厚實的PC版採交織對比的手法,客房部並兼嵌有GRC製的陽台,來展現大樓所具有雕刻感外觀中的輝映趣味。
挑空中庭西側藉由四點固定結構玻璃帷幕牆系統之設計,使室內外空間合為一體,旅客可由挑空中庭欣賞屋頂庭園及遠眺市景。此帷幕牆高25M寬20.6M,中段以上轉折內縮,可強化三度元之空間效果,並減少眩光以利眺望。其結構與主體結構之接合界面採滑動與鉸接設計,並經地震力及風力之模擬分析。
配合西側外觀造型,內縮之DPG帷幕牆上部,呈現出深厚的立體陰影。此處天花板亦採厚實之單元式藻井天花造型,材料為GRC。
中庭天花由十六個藻井造型之採光天窗構成,其中部分天窗並兼具排煙窗之功能。天花與牆面交界處,退縮牆面內藏人工照明,以柔化光線效果。
住房旅客於十二層空中大廳轉乘透明觀光電梯,隨電梯的移動而變換中庭的空間體驗。電梯及軌道之設計亦採較現代之開放式設計,移動中的車廂亦成為中庭的視覺焦點之一。
多層次的屋頂裝飾百葉為整體外觀造型的要素之一。並具隱藏屋頂上各式各樣的露天機電設備之視覺遮蔽功能。